鹅传染性浆膜炎综合防治方案
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鸭、鹅等禽类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病变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及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为特征。
鸭或鹅养殖场一旦传入本病,病原就会在发病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龄鸭或鹅感染发病,并且难以扑灭,是当前危害水禽养殖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不同品种的鸭或鹅均易感,但以雏鸭最易感,尤其是肉雏鸭,其次是鹅。
在临床上,鹅发病主要见于3~5 周龄,偶尔也见于青年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低温、阴雨潮湿的季节多见,在我国较为潮湿的南方地区更常见。本病病程较长,初期为败血症而死亡,后转为慢性经过。由于受不同菌株毒力差异、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或并发感染、环境条件的改变、饲养管理水平等应激因素的影响,本病所造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差较大,发病率为5%~100%,死亡率为5%~70%或更高,日龄较小的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日龄较大的鹅。患病鹅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细菌,污染周围环境而成为传染源,病菌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尘土经呼吸道、消化道、刺破的皮肤伤口等多种途径传播。
对于该病,要引起养殖人员的注意,要做好预防治疗工作,减少该病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