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大肠杆菌病综合防治方案
大肠杆菌病是由革兰氏阴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脐炎、眼结膜炎、气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肉芽肿及输卵管炎等为特征,各日龄的鸭、鹅均可感染发病,但以雏鸭、雏鹅多见。
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鹅均可发生感染致病,但临床上以2~6周龄的鹅多见,表现的病型也有一定的差异。例如,雏鹅感染可引起大肠杆菌性败血症,成年产蛋鹅感染可引起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俗称鹅蛋子瘟)。
患病鹅和带菌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的病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水源、饲料,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由鹅棚舍的尘埃经呼吸道感染;或者病菌污染蛋壳经入孵种蛋裂隙使胚胎发生感染,导致胚胎死亡或初生雏致病;病原菌还可经损伤的皮肤侵入;此外,成年鹅还可以通过交配引起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南方,产蛋鹅以温暖潮湿的梅雨季节易发,而密闭关养的肉用雏鹅则以寒冷的冬春季节多见。
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不良的饲养环境和管理是促进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临床常见的发病率一般为5%~30%。其发病率通常因日龄和饲养管理条件而异,往往是环境差、日龄小的幼雏发病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