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沙门氏菌病(鹅副伤寒)综合防治方案
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成员所引起的鹅急性或慢性病的总称,是鹅最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本病感染幼雏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严重时可高达 80%以上。种蛋污染后可引起死胚和孵化率严重下降。
在自然界中,家禽是沙门氏菌最主要的贮菌者。
一般情况下,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幼雏对本病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致病性。一般3周龄以内的幼雏最易发病死亡,死亡率约为20%,严重者可高达80%~90%,成年禽感染后多成为带菌者。
沙门氏菌的传播途径有2种:一种是由种蛋带菌而引起的垂直传播;另一种是通过与病禽接触或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及垫料等引起的水平传播,传播迅速。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的一个重要措施,但由于副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型种类太多,要求多价疫苗的血清型与养殖场的流行菌株一致,这就给实际生产中疫苗的防治效果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在严重发病的地区,应急的办法是采取当地常见的沙门氏菌制成灭活菌苗或高免血清,供预防之用。
另外,由于雏鹅对本病高感,因此接运幼雏的用具及运输工具应在使用前后进行消毒,应特别注意彻底搞好饲槽和饮水器的清洁和消毒,严防雏鹅早期感染沙门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