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肠炎综合防治方案
肠炎是由某些物理、化学因素,或者食物中毒、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感染引起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肠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炎症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它侵害肠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引起炎症病理变化,临床上以病禽持续腹泻、衰弱、脱水与消化不良为主要症状特征。成年鸭/鹅和幼雏均可发生,以2~4周龄雏鸭/鹅较为多见。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日常养殖中给鹅群喂给品质不良、腐败变质的饲料和异物;饲料调配不当,营养成分不全,如缺乏维生素、矿物质;饲喂没有定时定量等;鹅棚舍过于潮湿和拥挤;饮水污浊等均可诱发本病。此外,鹅食物中毒、出现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及消化不良、下痢等病而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时,也会继发本病。
为了预防该病的发生需要
①加强饲养管理,不喂鹅群腐败、变质或发霉的饲料;饲喂要定时定量,保证饲料营养齐全;注意防寒、防暑,保持鹅棚舍清洁干燥。
②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防止食物中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如鹅已经发生了某些寄生虫或传染病,应及时治疗,以免继发本病。
因为很多因素都会诱发该病,因此在治疗之前应该先查明病因,再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如因饲喂发霉饲料引起的应立即停喂;因受寒引起的应立即采取防寒措施;因感染寄生虫或某传染病的应先治疗原发病。之后再使用一些药物来治疗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