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泄殖腔垂脱如何治疗
鹅泄殖腔垂脱主要是由于泄殖腔内压力过大,导致泄殖腔向外膨出,形成垂脱的现象。该病主要发生在产蛋期的鹅身上,常见于饲养密度过大、饲料不合理、环境不卫生等情况下。
对于患病鹅应及时隔离,并选用下列方法治疗。治疗期间每天给予病鹅足够的饮水,做好鹅棚舍的卫生工作,保持鹅舍干燥。
(1)用饱和盐水溶液热敷。该病发生初期,可先用饱和盐水溶液热敷泄殖腔,以减轻症状部位充血和水肿。
(2)整复法。用5%明矾溶液洗净泄殖腔脱垂部分,并剥去附着物或其他污物,再用明矾粉撒于患部,用手慢慢揉按脱垂部分,轻轻推向腔内还于原位。若再度脱出,应重新整复,每天处理3~4次,直至不再脱出。
(3)火灸法。整复后,在莲花穴(肛门上方凹陷中)、尾脂穴(尾脂腺正中)处,每天用线香点燃灸1次,灸后将肛门周围羽毛用线扎成一束,以防泄殖腔再度脱垂。
(4)吊脚法。将患病鹅的一只脚用绳吊起,让另一只脚着地,约半小时脱垂部分可缩回。
(5)使用金霉素软膏。 如果肛门有慢性炎症,环绕肛门形成韧性黄色白喉性伪膜并有恶臭时,可用金霉素软膏涂敷患部。